很多有志之士,开始分析这种心理路程,为何自己竟感不到丝毫的悲伤。
分析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他们心中其实也希望这个暴虐,凶残的国君早点被推翻。
其次,大明军虽是攻占了他们的城池,可所表现的却无愧仁义之师。
在他们所占领的地方,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大明军对他们秋毫无犯。
当然,前提是不抵抗他们,不寻衅。
可以说,在大明军的治下,他们甚至感到比曾经那个暴虐的国君还要舒心,还要畅快。
这也许就是他们对灭国之后,没有太过伤心的缘故。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直以来,华夏的皇帝都是他们的宗主国,是他们仰望,羡慕的存在…
所以,在法理上,对于大明皇帝能够统治他们,倒也没有太多的逆反心理。
在接下来的两天,大明各路军的统帅发现,他们所过之处,那些一直顽固抵抗的高句丽将士,竟直接选择了投降。
甚至,他们还未到达他们的城池,那些人还亲自派来了投降的使者。
如此的一幕,直接让各路军的主帅都懵了。
这么轻松吗本来他们以为,还需要个几个月才能肃清其他郡城的抵抗。
谁曾想让他们竟然是如此的主动。
当然,能没有抵抗那是再好不过了。
对此,大明军的各路主帅十分欣喜就接纳了他们投降状。
如此大的收获,他们当然不敢居功,在他们的奏折里,高句丽的军民之所以选择主动投降,那都是皇帝陛下的仁义所至。
那些高句丽的军民,慑服于大明皇帝陛下的威名,这才不再抵抗。
因为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高句丽,所以这各路军的主帅,对待那些投降的将领和郡守,都是十分的大度,不但保证了他们的家族财富的安全,同时更是保证了他们的官职。
只要是人品端正,没有异心,那么依旧会得到大明朝廷的重用。
这就是大明朝廷的用人之道,绝对不会因为你曾经抵抗过,就把你打入十八层的地狱。
大明的皇帝陛下是仁慈的,是宽厚的,是英明的。
不但是对高句丽曾经的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