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之遥显然神情一滞,没想到朝师虽嘴上不关心,暗地里还是派了人在她的身边,点头道“先生也不是只会喝酒,不谈平常事嘛,倒是有心了。”
朝师闷了一口酒后,竭力睁眼,望向那块石碑,伴随着一道道小镇嘈杂声音,看到了那块石碑上的文字,口中呢喃道“入生死,则出秘境。”
身为大旻王朝的朝师,当然会竭力护好,他们这些还未长起来的小家伙。
拍着苏之遥的肩膀,语重心长说道“你看着吧,此次秘境一行,势必会冒出一些小家伙,如伏龙迎泉般的成长起来,也是此次百宗大会的主要目的,为何会竭力举办,只因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修行事在人为,元骨是否极佳,朝师并不认同,当做唯一的评判。
可世人又太看重元骨天赋,那些能修行到开宗立派境界的修士,无一不是元骨极佳的存在。
山上人修元,忘却凡间红尘,走的是一条专道,道家苦修,遇不公事,一字当争。
那些入世的儒家圣贤,修的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遇不公事,一字当静。
佛家又太看重因果轮回,也就遇不到什么不公事,当避则避,生怕沾染了不好的因果,难入轮回。
此为东清界共同认知,如今朝师却想用儒家圣贤教化世人,大道不存时,又想着走一条静道,着实有些难走。
若是争,那也是争的眼前小道,难堪大用,若不争,教化他人,说不定会有人出世,看到大道不存的缘由。
争与静一字之差,天壤地别,世人太过看重元骨根络,把那争静二字远远丢掉,只靠着那些粗莽的修行,又如何能够在这世间,走的多远?总归是一些茫茫小道罢了。
这个世间需要出现一个人,需要三教合流,创造出一个新的大道来。
苏之遥随着朝师的目光一同望向了那块石碑,百年修行,一半是修道,一半是跟着朝师修礼,这些年来,心中的戾气少了很多。
真正豁达开明之辈,绝不会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