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
    “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崇和拥护他了。
    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在座上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杀害主上的残臣,为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共疾。
    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写成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士大夫们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
    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伯喈(蔡邕字)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成为一代大典;
    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反驳马日磾说:“先前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社会上缺乏时代精神,不能让佞臣拿着笔在幼主的身边,因为这既对神圣的道德教化毫无益处,而且还使我们这些人遭到批评和指责!”
    马日磾无奈,只得退出,感慨地对别人说:“王公这种做法恐怕不行吧!善待人才,这是一个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而让国家经典得以流传,则是重视国家制度和创作的保障。
    如今,这样不重视贤才,切断国家的命脉,阻碍国家经典的流传,难道能维持久远吗?”
    当时多数名士都为蔡邕说话,王允这才后悔,打算停手,但蔡邕已经死在了狱中。
    董卓死后,王允在如何安排和处理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末世前,别人死活与我无关!重生:开局校花签下卖身契重生八零,我一皮包公司竟成了科技巨头火影:我成了宇智波最强王者洪荒说书,通天是我头号粉丝帝少小妻又闯祸了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反派,开局拿下主角妹妹穿越之我在异界组建特种部队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