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右路军是大将祭足率领的,上次我们就说过,祭足是多厉害的脚色啊。他一声令下,士兵们都铆足了劲地杀过来。蔡国和卫国的军队平时还可以,遇见如狼似虎的郑国军队就没有辙了,抵挡不住,只有逃命的份。
只有周国大将林父还算好,没有自乱了阵脚,缓缓地撤退,居然一个人马都没有损失。
桓王在中军主帐,听到锣鼓震天,他准备迎战呢。哪里知道自己的左右乱了,败兵不断地撤下来,这下可好,整个部队都乱了。郑国的军队一个个都奋勇争先,只杀得周天子的军队人仰马翻、血流成河。
周桓王还算勇敢,他看势头不好,命令撤退,亲自断后。大军见天子勇敢,后撤的时候还算稳了一点。
我们知道做掩护的是很危险的,周桓王亲自断后可以稳定军心,但是把自己也摆在了最危险的地方。郑国大将祝耽远远的看到金色锈盖下的桓王,也不管什么以下犯不犯上了,拿出箭来,看了个真切,就听得“哧”地一声,一箭正中桓王左肩。
万幸桓王出战穿的衣甲比较厚实,这一箭受伤也不算重。祝耽见射中了桓王,心里也高兴,要立新功,拍马就追了上来。也是桓王有福,大将林父前来救驾,迎着祝耽就杀了起来。
郑国大将原繁、曼伯这个时候也赶了过来,眼看着周军就抵挡不住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郑国队伍里忽然鸣金收兵了。在战场上军人是以服从为天职的,就算眼看着对自己有利,还是要听统一指挥。郑国几个大将很不情愿,但是却是很快地退了回来。
祝耽在大帐中见到了郑庄公,他呢很委屈,就说我马上就可以捉住桓王了,怎么就收兵了呢?郑庄公说,本来呢是天子的不对,以德报怨来对付我们,我们是不得已而应战的,现在多靠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胜利,社稷无忧了,我还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呢?将军虽然神勇,但是把桓王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