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的都督骆训眼疾手快,一把抱住王思政的胳膊,死活不撒手。
王思政一瞪眼:“你干啥?这种情况下不让我死,是想让我叛国,还是想让我当俘虏?”
骆训道:“您现在自裁固然能成就忠义之名,但这么做有点儿对将士们不负责任啊。高相已有令在先,只要您身有损伤,其他人全得跟着陪葬。现在咱们还剩下三千来人,难道您就不想为他们留一条生路么?”
一通话把王思政整矛盾了,他觉得骆训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局势已经无法改变,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后世名声,完全不管三千将士的死活,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就在王思政犹豫的时候,突然有士兵报告,说东魏那边派人上山谈判了。
王思政不知道高澄耍什么花招,只好放下佩剑,让人把东魏使者带到面前。
过来的是高澄的大行台都官郎中、安国县伯赵彦深。
赵彦深也曾经是高欢的重要秘书,地位仅次于陈元康。他为人沉稳慎重,办事能力极强。高欢死后,高澄为防止有变,亲自去各地巡视安抚,临行前给赵彦深留了几十页纸的待办事项(陈元康拟定的),把后方事务都委托给他。而赵彦深也不负所托,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在高澄接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派赵彦深这种重量级的人物当使者,足见高澄对王思政的重视。
赵彦深把一柄白羽扇交给王思政,作为高澄的信物,再次重申只要王思政肯投降,一定会保全所有西魏将士的性命。
王思政考虑再三,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了。也罢,反正我对西魏已经没用了,用一个虚名换三千将士的性命,也不算亏本。
赵彦深见王思政有所松动,也趁热打铁,亲自拉着王思政的手把他拽下土山,带到高澄面前。
面对高澄,王思政依然辞气慷慨,坚持不肯行大礼。高澄对这位老前辈非常敬重,没有计较这些,能让王思政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投降,本身就是极大的成功了。他也信守承诺,把剩下的三千西魏守军悉数发配到东魏各州,一个也没杀。
长社被攻陷之后,东魏大军趁势南下,一鼓作气把当初侯景送给西魏的地盘全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