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康的战略能力是高欢亲自认证过的,高澄也是天纵英才之人,紧要关头应该听谁的建议他心里也很清楚。他不再犹豫,把剩下的部队都调了过来,凑齐了十一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颍川。
前线的东魏士兵见大将军亲自出征,低迷已久的士气终于再次高涨。
当下正是阴历五月时节,洧水的水势比上个月更大,原来拦河的堤坝很多天没人维护,都快被冲垮了。高澄下令继续加固加高堤坝,自己则亲自站在边上监工。东魏的作战部队趁着水势,又开始日夜不停地攻城。
可怜西魏守军刚喘息了没几天,又得强打精神应对新的进攻。由于长时间缺盐,士兵们遍身浮肿,疲惫不堪,都是靠着意志力强撑着在守城。但饶是如此艰苦,他们依旧誓死追随王思政,没有一个投降的。
可惜人虽然撑得住,城墙却撑不住了。长社城的城墙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出现了松动坍塌现象,最后终于在一次强风天气里,西北方向的城墙被彻底冲垮,巨浪瞬间涌入城中,把各种建筑冲得七零八落。王思政见城内已经没有立足的地方,只好带着残兵退守到土山上,准备迎接东魏的最后一击。
东魏的战船蜂拥而上,把土山围得严严实实。
土山上没有任何隐蔽的地方,只要高澄一挥手,山上的所有人瞬间就会被乱箭射成刺猬。
但高澄没下这个命令。他在静静地观察着土山上的情况。
在爱惜人才方面,高澄跟高欢很像。他非常佩服王思政这个对手,生怕王思政以死殉国,所以在进攻长社的同时,他也派人告知西魏将士:如果谁能生擒王大将军,封侯加重赏;倘若王大将军受了一点儿伤,亲近左右统统处死。
可惜当时长社城内同仇敌忾,没人搭理他。
现在王思政已经山穷水尽,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了,高澄想等等看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出现。
高澄按兵不动,王思政那边就尴尬了,他现在弓箭都已经用光,连主动进攻的能力都没有。
无奈之下,王思政把部下召集起来,对大家道:“我受国家重恩,本希望能够平难立功,只可惜我的一片忠心没能感动上天,以至于长社失守,实在是有愧于国家。现在我已经力屈计穷,唯有以死报国了。”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