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年漫游(718 - 742年,18 - 42岁)
二十四岁,是李白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怀揣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壮志豪情,告别了故乡,踏上了未知的旅程。他就像一只挣脱了牢笼的飞鸟,向着广阔的天空展翅高飞。
出蜀途中,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写峨眉山月、平羌江水等景色,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憧憬。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李白乘坐着一叶扁舟,沿着平羌江顺流而下,心中既有对家乡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峨眉山的月色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水流缓缓移动,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愁绪。而“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则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离开四川后,李白来到了扬州。扬州,这座繁华的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和商贾旅人。李白在这里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结交了许多朋友,他的豪爽和才华赢得了众人的喜爱。然而,好景不长,李白不久后便卧病在床。在异乡生病,那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愈发强烈,但李白并没有被病魔打倒,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病中依然坚持读书写诗。
病愈后,李白继续北上,途径汝州停留了一段时间。在汝州,他领略了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与蜀地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随后,他决定前往安陆定居。在安陆,李白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与唐朝旧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成婚。这段婚姻不仅让李白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为他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改变。许氏温柔贤惠,她理解李白的理想和追求,默默地支持着他。在许氏的陪伴下,李白过上了相对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