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5)页
,又开凿邗沟,连接淮河与长江。随后,他又陆续开凿了永济渠和江南河,最终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中国大地,将南北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它不仅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繁荣发展,如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因运河而成为商业重镇,还为后世的漕运和水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杨广还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只需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并且在灾年时还会减免赋税;他鼓励商业发展,在洛阳等地设立了许多大型的商业市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在文化建设方面,杨广创立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广大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的机会。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华、有能力,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科举考试分为明经、进士等科目,明经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进士则更注重考生的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官员,为隋朝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杨广还非常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和保护,他组织了大量的学者对古籍进行校勘和编纂,如《大业律》《长洲玉镜》等,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军事扩张
    杨广有着强烈的开疆拓土的愿望,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三征高句丽。高句丽位于东北地区,地势险要,军队战斗力较强,对隋朝的边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消除这一隐患,杨广决定亲率大军出征。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广第一次亲征高句丽。他调集了全国一百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高句丽进发。然而,由于准备不足和指挥失误,隋军在辽东城下遭遇了顽强抵抗。高句丽军队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有利的地形,多次击退隋军的进攻。隋军虽然兵力众多,但在高句丽的防御面前却难以施展优势,最终无功而返。
    第一次出征的失败并没有让杨广气馁,他很快组织了第二次出征。这一次,杨广吸取了教训,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战术。
第(3/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之我在大清搞工业革命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我在异界种田封神好好先生的真实面目人在星际,开局发老婆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离婚后,我和岳父双双跑路我都仙帝了,谁在乎你们火葬场不原谅,不和离,重生母妃杀疯了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