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深知父母的喜好,便刻意伪装自己。他的府邸布置得简洁朴素,平日里只与正妻萧氏相伴,对其他姬妾敬而远之。每次父母前来探望,他都亲自到门口迎接,表现得恭敬孝顺。在朝廷中,他广结善缘,对待大臣们谦逊有礼,赢得了众多朝臣的支持和赞誉。
为了扳倒杨勇,杨广暗中与杨素等朝中重臣勾结,在杨坚和独孤皇后面前不断诋毁杨勇。杨素在朝廷中权势极大,他善于揣摩圣意,在他的推波助澜下,杨坚对杨勇的不满日益加深。终于,在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杨坚以杨勇“性识庸暗,仁孝无闻,昵近小人,委任奸佞”为由,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杨广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新太子。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太子之位得来不易,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在杨坚病重期间,杨广在仁寿宫侍奉。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宫中却发生了一系列神秘事件。有传言称,杨广在杨坚病重时,意图非礼杨坚的宠妃宣华夫人,被杨坚发现后,杨坚大怒,想要重新召回杨勇。杨广得知后,担心事情败露,于是在杨素的协助下,抢先一步控制了皇宫,随后杨坚突然驾崩。杨广顺利登基,史称隋炀帝。但关于杨坚的死因,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猜测,有人认为是杨广弑父篡位,这也为他的登基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帝王政绩
杨广登基后,便开始大展宏图,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在政治上,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负责执行、决策和审议;六部则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各类政务。他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使得权力更加集中于中央,避免了权力的过度分散,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他还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将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精简了机构,减少了官员数量,降低了行政成本,也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直接有效。
在经济方面,杨广做出了一项举世瞩目的壮举——开凿大运河。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下令开凿通济渠,连接黄河与淮河;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