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带的这几个人,在未来的十年里,能够积累一批资金,等收割机到时快被淘汰的时候,可以有家底,迅速的购买新机器,继续发展。
一代领先,只要踩好点子,就能步步领先。他有外挂,那么就看这些人能不能配合跟上了。
而且还有一点,收割机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市场虽然也在扩大,但户数就那么多。只有把服务态度提上去了,人家才会二次三次找你割麦,你才能挣到这个钱。
李龙需要谢运东、梁大成他们心理上有个转变。陶大强跟着自己卖鱼,这方面已经有意识了,但谢运东、梁大成这方面还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话说到这份上,李龙也没打算再多说。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几个女人从屋里出来,这时候杨大姐已经把红蛋煮好,每个人带了一份。
这是看月娃子的回礼,也不需要推辞。
李龙是想着让他们吃过饭再走的,但这些人都不留。知道人家坐月子,本身事情就多,留着吃饭,那就是在给人找麻烦了。
人走后,杨大姐帮着顾晓霞整理着那些拿过来的小衣服、鞋子,笑着点评着:
“这些东西做的真尽心,看这针角多密!这布料也好,厚实,好用。这尿布……嘿,这回是真够用了……”
陶大强他们是上午过来的,中午吃过饭,杨大姐帮着顾晓霞把两个孩子喂完,下午准备洗尿片子的时候,又来了一帮人。
这回是陆大嫂等人,赶着马车过来的。
和上午以年轻媳妇的主力不同,下午是以老婶子为主。
这些老婶子本家大都是和李建国他们关系不错,就算不是同一批人也都是在村里时间不短,算是看着李龙、顾晓霞长大的。
虽然是长辈,但这两年四小队家家户户都受着李龙的好处,这些人就算有些人酸着,但心里还是念着人家的好。
原本这些人是想着等顾晓霞回队里坐月子再来看,但上午杨苹苹邓桂兰她们到县里看了之后,就在队里传开了——顾晓霞没有打算回队里坐月子,李家婆婆大嫂也不用去,人家那边有专人照顾。
那队里这些已经准备了礼物的人,就商量一下,找了两辆马车拉着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