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季后,大片滩涂外露,水洼如镜,芦苇深处寒鸦惊起。
特情六处第三组与机动总队先遣连,共计百余人,分为五个渗透分队,于凌晨三时展开联合渗透作战。
目标是清除日军在黄泛区外围设立的哨卡与警戒带,为第二旅主力穿渡黄泛区创造通道。
此前,花苑口决堤之后的战略作用明显,
统帅部果断派出多支工兵与特遣队,先后深入豫东黄河南岸执行秘密炸堤任务,数日之间又人为打开数道决口。
黄泛区范围迅速扩大,彻底堵死了日军由东线大举西进的可能。
日军随即转为防守,在商都至兰封一线新泛区沿岸设立数处哨卡与临时警戒点,以图封锁水线、防止模范师复现奇袭商都城的战例。
而今夜渗透分队的行动,便是为拔除这些据点而来。
………………
黄泛区的夜不安静。
距离最近、最大的一处敌哨所在原丘陵村寨周边,日军部署了步哨岗、机枪塔、铁丝网阵地、三组巡逻队。
尤其两班巡逻队,配有猎犬,每半小时轮替一次,一旦发生枪响或信号弹升空,黄泛区东岸的日军值班中队将会即刻封锁整片区域。
渗透队抵近前沿,低伏于芦苇泥地中长达一小时,静静等待那一瞬间的空隙——两个巡逻班交接的十分钟盲区。
终于,哨塔上打了个盹的日军哨兵低头点烟,犬哨声从左翼拉远。
“动!”
第一分队立刻分散开,低姿穿越开阔滩地与水渠,沿着田垄缓慢推进。
为了防止视线受阻,队员们没有戴钢盔,而是那沿袭了德军风格的制式登山帽,
距哨卡尚有百余米时,侦察组便开始放缓推进节奏,进入匍匐隐袭阶段。
渗透组最前沿的几人花了整整十五分钟,才从水渠底部一点点摸到距离哨卡很近的灌木带。
前方哨位后侧,有一条被弃用的旧田埂,塌陷杂草丛生,恰好形成一个天然的隐蔽死角。
夜风突然停了。
在灌木带附近的那条军犬忽然顿住脚步,鼻子死死贴在地面上来回嗅动,尾巴僵硬翘起,嘴里发出极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