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同济堂因名声大噪,生意兴隆,店内药材库存量在福州城内外的医馆中已算充足。但即便如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瘟疫,这些药材的量依然捉襟见肘。顾亮心中焦虑,但他知道,坐以待毙不是办法。于是,他在腾出身子的第一时间便出了门去寻找城外的药商,试图从他们手中收购药材。
然而,大部分药商都住在热闹的福州城内,而城门因瘟疫封锁,顾亮只能与少数住在城外的药商交易。尽管他竭尽全力,买到的药材数量依然有限,估计仅能支撑医馆七天的需求。七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顾亮只能寄希望于在这七天内,有名医大能研究出有效的方子,控制住这场瘟疫。
白天,同济堂内热闹嘈杂,病人排起了长龙,顾伯喜和两位郎中忙得脚不沾地。他们既要为病人细心诊治、精准扎针,又得耐心安抚病患家属焦虑的情绪。到了晚上,同济堂依旧灯火通明。顾伯喜和两位郎中埋头苦读医书,试图从古老的典籍中找到类似的案例,或是能有效对抗瘟疫的方子。他们的眼睛熬得通红,手中的医书都被翻得破旧不堪,可依旧没有找到明确的解决方案。
顾亮则每晚都在后院忙碌,蒸馏白酒,制作医用酒精,为白天的消毒工作做准备。他知道,消毒是防止感染瘟疫的关键,不敢有丝毫懈怠。医馆的几位伙计也没闲着,围坐在灯光下,用粗布和棉絮制作简易的口罩,希望能为医馆的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一些防护。
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然而,瘟疫的蔓延速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每天都有新的病人涌入医馆,药材的消耗速度也在加快。顾亮看着日渐减少的库存,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仅仅一个同济堂的力量犹如他们彻夜点的灯一样,虽然明亮,但也就能照亮一个同济堂,整个福州城内外这么大的面积,依旧是漆黑一片。
更让顾亮绝望的是,尽管他们日夜不停的努力,全心全意的诊治病人,但他们的努力却并没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