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是可以,但堤坝需要面对的压力会无比巨大,稍有不慎,溃坝就会成为风险。”骨碌小癸想了想,咳嗽了两声,否定道,“还是别挖湖泊了,就按照现在的方案来,等之后运河与黄河彻底联通,说不定这些风险就会解了,尤其是天津入海口的建设,这一次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挖运河的时候,特地截断了涿水与天津入海口的沟通,这才让涿县的水泄不住去导致的。”
辛屈听罢,也就不在这里纠缠说:“仓邑那边没人阻扰施工吧?”
“没有,也不敢。况且我们挖掘的地方,是跟鄚邑联系的,鄚公都不说话,他一个协管仓邑的王族家臣,又有什么理由反对?”
骨碌小癸轻哼一声,运河本该三年前就该完工,结果辛屈远征不在,仓邑那边就开始搞事,燕国这边与之磨擦数次,最终辛屈批复,先挖掘主干道,同时挖掘泄洪与灌渠。
泄洪与灌渠是横向的,在自己的地盘内干活,仓邑还真不敢乱来。
燕国对于疆域概念十分明晰,你敢乱窜,留守的兵马就敢带人踏平你。
所以燕国与(保定——沧州)这一带的大邑商势力,是有相当明确边界的。
总之,运河的后端与灌渠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涿县实在是因为地理位置太低洼,又有太行山拦截水汽,导致了这里极易受到洪水侵袭,每年都得淹几次,好在当地主要以放牧为主,粮食供给主要依靠北平,这次算是保住了基础的生产。
但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辛屈想了一阵后又说:“既然你认为涿水一定要从天津入海,那就安排一下。还有就是有意识的在入海口圩田,也不用耕种,就尝试养一些贝类,还有就是燕山与太行山挖矿遗留的石头,全部用竹筏顺流而下,堆在天津外围,帮助淤泥填海,最多二十年,此时的天津,就能利用海河水系,淤出万亩良田。”
“是。”骨碌小癸记了下来,他最近也在折腾圩田的事情。
古之冀州有九河,华北平原更是黄河与海河交汇纵横的地方,人类在这里生存,主要依靠黄河与海河的泥沙堆积。
因此想要在这里大规模生产,整束河道,冲沙入海,圩田拓宽,就是必须要做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