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多的版本之下,傅调所展现出来的版本格外的耀眼。
正如同他的肖邦那般,没有归于平凡。
在所有的版本之中,你知道听到傅调演奏的音乐,你绝对可以感受到那种不一样的感觉。
那就是……
“如大海般深沉。”
一位评论家听着傅调演奏出来的音乐,不由得震撼地小声道。
他从边上掏出一套纸笔,在上面纠结了半天,最终写下了第一个词。
大海。
随后便是第二个词。
深沉。
慢速乐章是最为凸显技术的。
慢速乐章演奏的好不好其实是最能评判一个人对于音乐的美感理解的。
因为速度慢,所以很多东西都会张的比较开。
就好像火车高铁一般。
火车以每小时二十多公里的速度慢慢在地上挪你所能看到的景色更为清晰,看到的细节更多一些。
还是高铁每小时三四百公里,你所能看到的细节景色更清晰。
很明显,肯定是火车慢慢挪的时候你所能看到的更清晰。
面对那种高速乐章的时候,很多地方没有演奏好你完全是可以直接混过去的。
音乐家都是人,大家都会犯错。
音乐会只需要尽可能让观众听不到特别多的错误就行。
快速乐章犯错相比较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慢速乐章,音乐之中的细节被拉到最大,你如果犯错就会特别的明显。
甚至你音乐表达的太过于普通,也会让人不是那么的欢喜。
因此,慢速乐章是最考验一名音乐家技术的内容。
而匈牙利狂想曲前半部分的拉苏,则是无比标准的慢速乐章。
傅调的手指在钢琴上艰难地挪动,音乐之中的那股痛苦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音乐之中的情绪被拉扯到了最大。
如大海一般深沉。
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被傅调诠释出来的音乐美感所震撼。
这个拉苏。
只能说,不愧是傅调。
不愧是现在最年轻的顶级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