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6)页
是艺术!”
    “小的脑细胞管会被排列在大一号的脑细胞管里,大一号的脑细胞管还不仅仅是一个容器,也有调整信号的作用,可以旋转拨动小的脑细胞管,这设计灵感是不是来源于左轮手枪?”
    “你不觉得更像冲锋枪的螺旋弹筒吗?”
    “这设计怎么说呢……又聪明又笨拙,眼前的问题确实解决了,但最后意识主机肯定不能用这种构造,会过于巨大笨重,还得推倒重来,找更小巧玲珑的方案。”
    宋河打开专业软件,尝试绘制了一下,快速试了七八种构造,沉思片刻,感觉都还不行,暂时关掉继续看袁天罡发来的资料。
    “激活脑细胞的途径他们也试了好几种,光激活、电流激活、温度激活、声音激活、神经递质激活、神经肽激活……最后居然是混用的?”
    “是不得不混用?还是暂时凑合做个样机,回头再简化?”
    “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训练人造脑细胞,继而让脑细胞管主动承接任务……思考可以得到糖分,思考正确糖分增加,思考错误糖分扣除,也有非常直接的电刺激和化学物质来给细胞提供欣快感。”
    “对思考模式进行拆分,每一部分的脑细胞管只做一小部分思考,多级思考进行反馈和负反馈纠正,最后输出一个决策。”
    大部分内容看完了,夫妻俩表情变幻,有些困惑。
    一方面,两人都被如此复杂的意识超算迷住!
    环环相扣的复杂造物本身就是一种美,每一个细节都被许多聪明念头反复打磨过,用土气的比喻来说就是智慧的结晶,纯手工打造的机械表之所以贵,是因为一双手要在上面耗费太多时间,而这台意识超算则是众多头脑耗费太多念头碰撞出的产物。
    另一方面,两人又不由得怀疑这种设计的实用性。
    它真能大规模生产吗?成本能压到多少?大规模使用时故障率能压低到可承受范围吗?
    它能产生多少意识?人为限定的思考流程合适吗?会不会让它沦为仅靠本能处理信息的差劲机器?
    每台机器里的脑细胞都必须经过特定训练,训练结果一定稳定吗?训练失败的概率有多少?
    细想全是问题,问题多的两人心里都有点发毛,扪心自问如果让他们做超算,完全不敢
第(4/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替嫁成宠:疯批老公请挂号我的抗战有空间生存游戏:我的san值爆表了!呢喃诗章出狱断亲你提的,我成医圣你跪什么?重生1976:我靠打猎吃饱饭问鼎青云:从退役功臣到权力之巅女海王穿书,打脸前夫和白月光修仙从高二开始重生修仙:我的眼睛能看到气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