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初的计划,大明军下船,戚继光带领军将前往郊劳台,郊劳台有十八杆得胜大纛,全体军兵先行拜纛礼。
拜纛礼,是礼部尚书请皇帝出面,皇帝缓步走出,螺号齐鸣,奏铙歌乐,铙歌就是军乐,是军队凯旋时所奏之乐,青铜器,像个铃铛一样,使用的时候,口朝上,以铙槌敲击。
沈鲤为此专门请格物院院长朱载堉,写了明铙歌十八曲,这十八曲全是得胜凯歌,朱载堉从自己谱写的曲中精心挑选了十八首,而礼部的上下为这十八首音乐填词,这其中就有《玉盘》。
皇帝走过时,所有军将行注目礼,在皇帝走过之后,军将们跟随在皇帝身后,亦步亦趋,直到皇帝走到得胜大纛之前,赞礼官喊跪,皇帝念青词,臣工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皇帝念完祷告上天的青词后,赞礼官唱:君臣拜天,得胜凯旋。
拜纛礼才算成。
皇帝回到郊劳台,戚继光等军将再领东征英豪前往郊劳台八角亭,以戚继光为首的军将挨个呈送得胜奏表,等到司礼监的小黄门们将一封封的贺表念完,皇帝在郊劳台收回征倭大将军、征倭将军等虎符、火牌、印绶,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而后冯保宣读皇帝圣旨,对有功将士进行论功行赏。
对于皇帝而言,这八角亭叫郊劳台,对于凯旋军兵而言,这里叫报君台,报君提携之意,这一整套也叫见君礼。
等到见军礼结束后,就是‘献馘于王’,这是周礼,就是把敌人的左耳割下来,计算首级功,但已经不是商周了,这种习俗也略显野蛮,礼部结合新形势、新需要,将这个献馘礼,改为了献俘、献上各种战利品,而不是左耳。
献馘礼之后,就是大宴赐席,皇帝出面,简单宣讲后,直接开席吃饭,因为礼部估计,已经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军兵饿一饿肚子没关系,总不能让皇帝陛下饿肚子。
等到吃过饭之后,下午则是宣露布,这也是古礼,就是把东征九捷的捷报,写在丈阔的旗子上,在军中穿行后,由驿卒背负,顺着九龙驿道传向四方,露布的意思是,露于耳目,布于四海。
在宣露布结束后,就到了军兵们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