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轻轻的笑了,朝她欠了欠身:“不愧是举文汇选出身的公子,见闻广博,心思缜密,着实让巧嫣服气。”
“巧嫣姐姐谬赞了。”慧玉也朝她俯身行礼:“我只是恰巧见过另一支落花流,才猜得姐姐身份。”
“原来小公子是官宦子弟出身。”
慧玉刚准备照实回话,突然想起自己的身份不能随便透露,又硬生生的把话给噎了回去。
“……只是在岳尚书院读书时……有幸见过一位同窗的母亲佩戴。后又有学友提及了那花簪,所以……”在名满孟章的岳尚书院里见过,应该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吧!慧玉偷偷在心里自我安慰。
巧嫣眨了眨眼睛,又从上至下的打量起眼前这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小公子,若有所思的问她:“小公子今年多大了?”
“十四。”还在心慌的慧玉依旧弯着腰行礼,没敢抬头,生怕自己露了馅。
“原来如此!”巧嫣轻捂着嘴笑了两声:“能入岳尚书院念书的首条规矩便是必须年满十三周岁的男子。我还以为小公子说谎诓我,没想到竟然是巧嫣有眼不识,错猜了小公子的年岁。”
慧玉暗暗松了口气,不敢再多话,生怕自己又节外生枝,赶紧问她:“姐姐可是来为我引路的?”
“正是呢,请小公子随我来吧。”巧嫣说完便带着慧玉往永寿宫见外客的正堂去了。
沿着挂满书画的长廊,两人疾步来到正堂门前。巧嫣领着慧玉跨进门栏,绕过门屏,这才停下步子,一同朝着前方那位正挥笔洒墨的老妇人跪下。
“太后万福,巧嫣把小公子领来了。”
还未等慧玉开口,那老妇人已放下手中的笔,笑呵呵的走到慧玉面前,亲自扶起了她,“免了免了,快起来。都起吧。”
巧嫣随慧玉一同起了身,又赶紧去搀那老妇人:“太后,您慢着点。”
她扶着老太后一面朝正堂大椅走去,一面低声在老太后耳边说着什么,引得老太后顿时眉眼生花。之后,巧嫣便欠身退出了正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