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5/6)页
 不过到了现在的大明朝,驿递似乎回到最初的目的,那就是保证朝廷政令畅通。
    官员们有书信倒也可以通过驿递传递,只是并不对平民开放。
    “东南沿海省份其实早就有民信局,只是一般只在省内传递书信、货物。”
    没想到,劳堪马上就对魏广德话给出了回应。
    “民信局?那是什么?”
    魏广德好奇问道,听到这个词,魏广德就有种回到民国时期。
    “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创办,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赚跑腿钱的商会,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
    劳堪在福建干了多年,对当地民信局还算熟悉,很快就把情况给魏广德说了个清楚。
    魏广德越听越觉得就像后世的邮电局,送信和货物,还办理电汇。
    当然,服务过程中也收钱。
    之所以覆盖范围狭窄,主要就是不管是书信还是货物,都是依靠原来的商路运作,也就是在本身经营之外,顺便帮平民带点货物、书信和银钱。
    “若是朝廷把驿递也如民信局那般运营,任之以为如何?”
    魏广德尝试着问道,“当然,民间书信、货物不必急递,只需每日如普通公文般在各驿站间相互接力传输,收取银钱算做驿递收入,抵扣维持驿递的费用。
    如此,驿站每年向当地官府索要的驿站银也可以减少一些。”
    明初驿站是徭役制,驿卒没有工钱,算是充作徭役。
    不过这样运营后发现,驿卒频繁变动让驿递效率变得极差,于是改为雇佣专门的驿卒完成工作,而所需银两则是地方官府向地方摊派,也就有了驿站银这一项。
    而且,驿站往往还会把驿站周围的土地圈起来,算做驿站田地进行耕种,满足日常所需。
    毕竟,许多驿站的位置往往偏僻,若没有此项很难维持下去。
    “难,地方上收取驿站银时间已经很长,大家都习惯如此。
    不过,驿递向民间开发倒是可行,所赚钱财可以补贴兵部或者驿卒,驿卒的收入其实也不高,可以说还是很辛苦的。”
    魏广德想法很好,不过劳堪一下子就看出很难实行。
    已经形成收取的惯例,朝廷若是减少驿站银,怕是地方上也不会减
第(5/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返81年,开局未婚妻就跑了走上人生巅峰,从双修功法大成开始兽世娇宠:穿书后我成了万人迷江湖:只手遮天葬神塔人淡如菊?我只是心死如灰被逐出家族后,我丹神归来天命反派:开局拿下师尊,签到九玄龙体邪道人永恒道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