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6)页
立了详细的驿递法令,规定了驿卒的管理和物资的调度,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驿递网络,确保了国家政令的高效传递。
    快马加鞭传文书,驿站来往皆官客,就是大明驿递的主要工作职能。
    “你说,有没有可能让驿递如前朝那样,也接受民间书信、少量货物的运输传递差事儿?”
    魏广德忽然问道。
    驿递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那时的驿递还只是一个雏形,叫“馹传”,尽管这个时期的交通方式和通讯工具还相当原始,但类似驿传的方式已经开始显现。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驿递系统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秦始皇不仅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覆盖全国的驿道网络,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邮政法律,名为《秦邮律》。
    这部法律详细规定了驿传的具体流程,比如文书传递的时限、交接方式等。
    可以说,秦朝的驿传系统是古代邮政制度的奠基石。
    当时的驿卒要求极为严格,他们必须年轻、强壮,且诚实守信,每份文书都需要密封好并加盖印章,防止泄密或私拆,驿卒们肩负着极大的责任,若传递文书有任何差错,都有可能受到严厉惩罚。
    到了汉朝,驿递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汉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密集的驿站网络,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驿站的数量和密度极大提高。
    这些驿站不仅仅用来传递文书,还承担了官员和货物的运输功能,汉朝还引入了“驿券”制度,官员出差时必须持有驿券,类似于今天的通行证。
    汉朝的驿卒们也有了统一的着装,他们戴着绛红色的头巾,穿着套袖,远远一看就能认出他们的身份,而这种统一的制服设计和后世快递员着装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便识别,也让驿卒们在执行任务时更具威严。
    到了唐朝,驿递系统不仅服务于国家政令的传达,也开始向民间开放,商人和普通百姓也开始依赖驿站进行货物运输和通信。
    到了宋代,驿递系统变得更加精细化,中后期也允许民间文书附递,普通百姓可以通过驿站传递信件,解决了民间通信的需求。
    这一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民间的交流,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4/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恶女偷心记最狂邪医我救老公的青梅,却反被她诬陷财阀小娇妻:叔,你要宠坏我了!职场新人之外贸员爹爹开门,系窝呀!癌症晚期 :疯狂折磨我的白月光后悔了断绝关系后,我一秒涨一虫成虫族天灾!当不务正业的心理师回到九零年代林凡是主角的现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