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到来后,虽然班子成员内部没在就哪个问题有明显的对抗,但暗中涌动的力量依然可见。
两个阵营的代表人物,都在处心积虑争取得到荆涛的支持,但又都不表现在明面上,而是巧妙地靠近荆涛,积极支持他的工作,积极配合他。
姜锦麟利用姑姑其堂姑闫纪萍的关系,率先和荆涛搭上了关系,在最初阶段,荆涛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姜锦麟的公开支持。
戴亮则没有利用任何关系,虽然有个市交警大队长的堂侄,但戴亮没有找过他一次,何况戴进良跟荆涛也没有深交,戴亮凭借自己的一片赤诚,诚心诚意要跟荆涛搞好关系,愉快合作,每天早上上班先到荆涛办公室报到,商议一天之内的工作,互相沟通,要知道这在孔继生期间是绝对没有的事。
虽然在荆涛的凝聚下,班子成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和谐事情,但荆涛知道,有些矛盾是永远都调和不了的,也是无法消除的,所以他在班子会上再三强调,将思想统一在工作上,求大同存小异,以大局为重。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万水河一期工程顺利验收戴亮如此兴奋了。
可是眼下,一团和谐的场面即将被这个人事调整方案打破,由此产生怎样的影响荆涛心里没底。
他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刘衡的名字上,纵观整个调整方案,最难办也是最具阻力的恐怕就是刘衡了。
尹成林在跟他阐述对刘衡的意见时说的那些话,仍然清晰地停留在耳边,比如,当说到机关采购办公家具的时候,总是价格最高、质量最次,这让他想起张录申请更新科技局办公家具的事,在张录锲而不舍反反复复的申请中,终于迎来问题解决的那天,结果,政府办却将机关食堂淘汰下来的餐桌和餐凳给了科技局,这种羞辱人的事,恐怕也只有刘衡能做得出来。
另外,有关反应刘衡的问题,荆涛也听到一些,如果尹成林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