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大军以每日万余人的速度顺流而下,抵达此处。从初十开始,兵马抵达此处已有五万余。当然,其中三万为水军兵马,只有二万陆上兵马。
水军数量多,那是因为,控制长江航道乃是重中之重。必须以最为强大的荆州水军控制住此处江面,确保物资人员的运送安全。其后陆上大军方可后续抵达,不虞有危险。
选择马加集这里扎营,一是此处地势较高,大江南岸有大片的高地,北临大江,是扎营的好地方。作为前进基地,在未攻下姑塾之前,桓玄有意在此建造坚固的营盘,储存大量的物资粮草以供攻城消耗。虽则和李徽达成了协议,但桓玄不得不防备物资通道被掐断的危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处坚固的大规模的营地,作为进攻的支点,囤积大量物资,以防止出现意外。
另一个原因则是此处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是荆州水军发挥实力的好地方。再往东,抵达姑塾左近江面,那里江心燕子矶将江流分开,再一次形成了南北狭窄水道的地势。
根据侦查所知,朝廷水军在燕子矶两侧水道沉下大量的沉船和水下障碍,以封锁大江航道。那对荆州水军而言,将是进攻的阻碍。即便可以解决水下障碍的问题,荆州水军也已经有了应激之症。枞阳水战,便是沙洲上的火器狭窄的航道给了他们极大的打击。相似的地形之下,他们再不敢掉以轻心。虽然朝廷兵马不是东府军兵马那般拥有大量的火器,桓谦也不敢太过冒险。
在过去的几天里,在水军的庇护之下,前期抵达的两万荆州兵马已经开始兴建营寨,对马家集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围绕着集镇周边,荆州兵士们开始筑造外墙土围,形成一道方圆四五里的城廓区域。这么做自然是要将马家集打造成一处大型营寨堡垒。
其中包括方圆里许的屯粮和物资的核心区域,以及围绕周边的六座屯兵营地,形成环形拱卫态势,以确保大营的安全和稳固。
不过,由于前期抵达的兵马不多,目前为止还只是初始阶段。位于马家集以东的城廓土围刚刚有了雏形,不过数尺高,里许宽的土围只能作为临时的工事使用而已。
马家集中心位置,桓伟的大帐坐落于此。一天在寒风之中指挥兵马筑造营地的忙碌,让桓伟颇为疲惫。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