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7)页
 刘承宗摊手撇嘴,指着铭文对钱士升道:“再写。”
    钱士升对元帅府文盲感到绝望,只得点头称是,不过倒没有鄙视张献忠,还是认真解释道:“萧条,意为张部堂所过之处。”
    然后两位部堂就在那研究,折腾了整整一宿都没搞出来。
    他俩的文化程度中间差了一千五百个左良玉,钱士升感觉就是在教张献忠识字。
    最后逐字逐句,干脆让张献忠写,他来改,终于有了个能让刘承宗点头的封山铭文。
    钱士升连署名都老大不情愿,如果说第一稿是名留青史,那这个属于遗臭万年,大明八十五名状元的含金量都将被他这篇……这篇玩意给拉低了。
    因为最后写出来这个像小说,不像铭文。
    但刘承宗要的就是这个。
    如果只是封山刻石,写给老天爷和后世人看,那怎么华丽怎么来。
    可他要加以刊印,传入边内,张的不是大明的国威,而是他刘承宗的威。
    第一手就要交给边关的大头兵看,如果张献忠都看不懂,那他这篇铭文就算白写了。
    实际上刘狮子觉得这个要求不算苛刻。
    毕竟他没逼着钱老爷子写一篇左良玉能看懂的。
    张部堂自从跟了刘承宗,文化程度突飞猛进,如今千字文都会写了。
    左良玉才是元帅府的文化洼地,正经的真文盲,提笔写自己名字都是画出来的。
    左将军的文化程度甚至不如他从赫图阿拉带回来的假鞑子高。
    他们仗打完,还在战场处理战利,左良玉跟冯瓤就从赫图阿拉绕路回来了,还卷回来李延庚手下六个残缺不全的牛录。
    按说应该是一千八百户,但因为造反时内乱死了不少人,跟着李延庚投过来的只有一千一百余户,多半是辽东兵的后代。
    李延庚成长于后金时代,文化程度都比左良玉高多了,属于是刘承宗此次东征在人才上,排在杜度之后的第二大收获。
    尽管只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但人家是歹青吏部的汉尚书,那边没尚书,叫承政。
    虽然左良玉觉得自己跑回来的慢了,没赶上这场能让刘承宗名震天下的大战,但刘承宗觉得他回来刚好。
    刚好他还没把所有歹青兵都划给杜度。
第(2/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成婚日,我转身嫁世子宠冠京都重生弑夫后,我成了新帝的白月光被弃后我高嫁太子,渣竹马悔疯了贺总别装了,姜小姐要嫁人了大唐小医师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周言重生1958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全员火葬场,真嫡女连祖坟都扬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