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栓子再次跟张清远想法一样,也想知道这几个人的情况,虽然殿试时最终名次全靠皇上做主,但总归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想到这里,栓子起身去寻求帮助。
看着俊朗的儿子过来,李若兰掩饰不住的骄傲,笑着问:“怎么了?”
“娘,我刚看了看前十的名单。”
“嗯,叫我说你别紧张,殿试那天只要好好发挥,肯定没问题的!”李若兰以为儿子有些焦虑,赶紧安慰。
“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这十个人里面,除了我,剩下九个人,我认识三个,其他的都没听说过,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应该简单了解下这几个人。”
“你说的没错,了解下也不是坏事,那我现在就安排人去打听打听,就是不一定能打听到。”说着,李若兰准备招呼下人。
正巧,来了个下人,拿着信封过来禀报。
“夫人,郑府送来了一个信封,说是要给少爷的。”
“郑府的信封,还是给我的?是什么啊?”栓子有些惊讶。
“我也不知道,你看看呗。”李若兰示意下人将信封拿给栓子。
栓子打开信封,只一眼就面露喜色。
“写的什么?”李若兰问道。
栓子一边看一边说:“是郑家伯父给的,就是这次前十名的情况。”
“你郑伯父真够贴心的,那正好省了咱们的功夫了,你快看看吧。”
等张清远回来准备跟媳妇商量商量找谁打听的时候,听说老郑头已经送了消息,顿时满意地点点头,老郑头可以啊,自己都没去找,就主动打听完送了过来。
实话实说,这个朋友靠谱,没白交。
等下次见面一定要好好感谢一番。
接下来就是殿试了,因为陈明这个心头大患,以及自己想要当状元的决心,栓子比之前更加用功了,从一天一篇策论,变成现在一天两篇。
眼看儿子的努力,为了儿子的状元之位,张清远也豁出去了,以自己对皇帝的了解,每日有针对性地给儿子安排题目就不说了。
每天一回家就开始批改儿子当日的文章以及前一日修改的文章,一忙就到深夜,然后第二天还早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