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和宁子祁的父亲宁河算得上远房亲戚,宁河还活着的时候,在村中颇有威望,他不敢造次。但宁河逝世后,原主宁颜氏一个俏寡妇,就被他惦记上了。
但那会儿的宁颜氏是宁河的填房,脑子还拎得清。
宁河活着的时候,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在村里有些威望,留下了足够她生活的家底。宁河一走,她就是宁家的女主人,日子过得颇为滋润,何苦再嫁?○
宁河父母早亡,前妻难产去世,大的小的都没能保住,只留下一个颇为聪颖的宁子祁。宁颜氏对宁子祁颇为上心,从未短过宁子祁的钱财。
毕竟宁子祁是她的继子,也是家中嫡子,很有可能再考出一个秀才。
宁颜氏读过些书,知道宁子祁若是有朝一日若是考取了功名,依照旭国律法,他对自己要以生母之礼相待。
宁颜氏盘算得好,坏就坏在这一场旱灾突如其来。
原本依靠着那点家业,她供出宁子祁并不难。然而旱灾一来,到处都是死人。
粮商囤积粮食,粮食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朝廷远在天边,又顾不上这里。当地的官吏和粮商沆瀣一气,生生把不少人都逼成了匪徒。宁家的两处庄子都被饥民给占了,家里的粮食也撑不了几日。
宁颜氏虽说对宁子祁并没有什么舔犊之情,却很清楚宁子祁是她后半辈子的保障,当机立断带着宁子祁开始逃荒。
若不是被逼到了万不得已,她其实并不想放弃宁子祁。
原著中对好宁子祁遭遇的童年苦难一笔带过,因为这本书是以灵安公主的视角来写。
而灵安公主自幼养在深宫,彼时年纪又不大,怎么会知道宁子祁在幼年时,便直面了人性的善恶,也直面了万民之苦。
只怕幼年的这场经历,才是宁子祁造反的导火索。颜白猜测道。
宁子祁被他带走了,究竟被扔在了何处,颜白还没有头绪。
我心里想着子祁,你把那孩子扔在哪儿了?颜白看着满脸横肉的赵二,不动声色的向后退,没让对方碰到自己。
听到这话,赵二不耐烦起来,说道:那又不是你的孩子,你管他死活?你跟了我,等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