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吧,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
万历皇帝道:“朕也知道,自古历朝历代边军多为精锐。杨林能两次打败建奴重兵进犯绝非偶然。他若是不会练兵又该如何应对?”
接下来的几幅画分别画了后金军攻城和明军防守反击的全过程。这些画就好比放大了的连环画,不仅场面激烈扣人心弦,而且杨林还在旁边进行了文字注解。这让万历皇帝就好象亲临了当时的战场一般,对每幅画的场景都有了深刻了解和认识。
当看到以近景描绘明军重甲骑兵“铁浮图”冲阵这幅画时,那雷霆万钧、一往无前的气势竟让万历皇帝激动万分。他让人把自己搀扶下床,仔细端详着画忍不住的夸赞:“这样威猛的重骑,朕已经不知有多少年没有见到过了。没想到自援朝抗倭以后,我大明还有这样的铁骑。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王太监没想到杨林献的这些画竟然让万历皇帝如此喜爱,以致忘了病痛来到近前仔细观看。这让他心中直夸杨林是个好人,竟然让皇帝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
其实王太监哪里知道,世间凡是有点儿雄心的君主,那个心中不藏着统率千军万马上阵杀敌、开疆拓土的梦想。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这样的梦想在心中已经不知上演了多少回。只是各种原因不能让他的梦想成真。所以当看到杨林献上的这些画时,他又如何不激动。这也是他说“只有杨林懂朕的心思”的原因。
万历皇帝再看向描绘明军“狂战士”出城反击的那幅画,神情依然是激动不已。这幅画整体采用的是近景和愿景交错的手法。近景画的是“狂战士”们浴血奋战,将敌阵撕开一个口子,正趁势扩大突破口向内进攻。远景画的是大队后金军丢盔弃甲、倒拖军旗狼狈撤退的情景。
杨林对这幅画的注解是:“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农历三月,叆阳标营‘狂战士’破奴军一牛录之阻兵。斩首二百余,俘数十。缴军旗两面、伪官印信和私章各一枚。”
“好啊、好啊”
万历皇帝看完这幅画心情大悦,不过他又问到:“这些猛士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为何要披着兽面、兽皮啊?这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