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胜负难分。
前头的东郊并没有派人求援,这就意味着金兰山出口的厮杀没有急到需要他支援的地步。这样一来,他就将注意力放在这支阻击他的队伍上。郭茂林也不急于突破金兰山上这股发逆的阻击线,很明显,这是一支孤军,而且前期的试探使他大致摸清了这支发逆的规模,大概一千来人,做为一军统帅,他更感兴趣的是这支军队的装备,他们的抬枪似乎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对面的火器由连续不断的射击,变成了间歇性齐射。这个变化放在一般人的眼里没什么,但在郭茂林看来却大有深意。
以他对火器的了解,抬枪这种火器对于火药的需求是巨大的,他记得咸丰帝御天那年,湘军为抵御陈玉成、杨辅清率四五万人对安庆的猛攻,大量使用抬枪进行防御作战,此次战斗中湘军的弹药消耗高达火药 17 万斤,铅子 50 万斤。而且高强度的作战,也导致抬枪大量报废。
据此他认为发逆必不能久战,发逆败亡是必然,唯一可虑者是不要让这些逆匪逃入山中,不想耗时间去搜山,这事费力不讨好。
为此,他叫过一旁的副将,令其整备近战兵力,绕过阻击线,向前寻路上山包抄这股逆匪,副将领命点起两营楚勇沿小潢河北上,寻机执行包抄任务,以防发逆走脱。
随着夜幕的降临,战斗依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双方的士卒都已筋疲力尽,但依旧在拼死搏斗。
渐渐地,贺靖安看出了不对劲。
敌人似乎并不急于突破防线,反而让人感觉是敌人想把自己拖在这里,在和自己耗时间。
贺靖安紧皱着眉头,他望向战场的方向,眼神里满是凝重。他身旁的汪白仁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于是,在清军新一轮进攻被打退的战斗间隙,两人找了个相对安全的掩体,蹲下身,借着月光和远处的火光,展开了商议。
“白仁,你觉得清军这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何不急着进攻?”贺靖安压低声音问道,早上那种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