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然在目。他翻开其中 \"消渴\" 篇,医家用麦冬配生姜的医案旁,有师父当年用朱砂笔写的按语:\"养阴不忘和胃,此乃活法。\"(为更好地渲染穿越气氛,苏瑶将后世所学均有引用)
    烛芯爆裂的声响里,张思贞的影子在墙上晃了晃,与师父宽大的袖影重叠。他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也是这样的雨夜,师父握着他的手捏碎一片川连,让他舔指尖残留的苦味:\"记住,这是入心的火味,可泻三焦实热,却最易伤脾。\" 少年的舌尖被苦得发麻,却在二十年后的今夜,于《青囊经》的批注里,与写下 \"脾弱者减半\" 的前朝医者心意相通。
    苏瑶拨亮烛火的瞬间,灯晕将三百年前的朱砂字染得通红。那些被虫蛀的破洞在光晕里竟像星斗排列,她忽然看清某行批注边缘的细小刻痕 —— 那是用针尖刻的 \"慎\" 字,比蚊足还细,却穿透了三层纸页。\"你说古人会不会也在这样的夜里,对着医案辗转难眠?\" 她的指尖抚过刻痕,仿佛触到了某个寒夜,无名医者就着豆油灯,用针尖在纸页间刻下警示的温度。
    雨声渐弱成檐角的滴漏,张思贞望着重叠的影子出了神。师父的手背上有块月牙形的疤,是当年为穷人煎药时被药罐烫的;他自己左手虎口处有道细痕,是学切脉时被银针划破的;而苏瑶的指尖因常年研磨药材,覆着层淡淡的药渍 —— 三代人的手,在光影里交叠成桥,桥的这头是《伤寒论》的墨香,那头是《青囊经》的纸韵。
    \"看。\" 苏瑶忽然指着窗外。药园里的积水映着天光,竟将藏书阁的飞檐倒影折成了古籍的形状。一片梧桐叶飘落在水面,叶脉纹路与《青囊经》的帘纹惊人相似,叶尖沾着的雨珠滚进水里,涟漪扩散时,仿佛将纸页间的朱砂字都晕染开来。
    张思贞摸出怀里的医案》,古代医家治消渴的医案旁,有师父用蝇头小楷写的眉批:\"生姜三片,非为散寒,乃制麦冬之腻。\" 墨迹边缘微微发毛,显是写时烛火不稳。他又翻开苏瑶的误诊笔记,二十页纸里 \"胃气\" 二字被红笔圈了十七次,最后一页写着:\"今日方知,医案上每道红痕,都是病人身上的血。\"
    烛火突然稳定下来,将两人的影子凝在墙上,像两株并立的竹,竹节处光影流转,恰似医道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疯批帝王重生后,她被强取豪夺了悄悄地我在海里采矿战神王爷夜夜来爬墙,王妃她怒了唯我道穿书校园,我癫亿点怎么了?重回70:囤满物资,替妹下乡!综影视:姑娘你别跑量子罪案追踪七日涅盘重启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