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耐心地解释生态破坏的危害和修复的好处,他根本不听,一拍桌子说:“我只关心我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多赚点钱。生态修复?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我没有被他的态度吓住,继续拿出资料和案例给他看。他看了几眼,冷哼一声:“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可不想为了什么生态,让我的企业亏本。”
我试着从他的利益角度劝说:“您想想,如果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以后工人的健康会受到影响,生产效率也会降低。而且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贵公司说不定会被高额罚款。参与生态修复,既能解决这些潜在问题,又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他还是不为所动:“你说什么我都不管,除非能保证我企业的利润不受影响,否则别想让我配合。”
我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和贵公司合作,开发环保型新产品。借助生态修复的机会,打开新市场,这样既能保证利润,又能为环保做出贡献。”
他听了,眼神有些松动:“真的能保证利润?你不会是在忽悠我吧?”
我坚定地说:“我用人格担保。我们有专业的团队和技术,一定能帮助贵公司转型。”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让我再考虑一下,你给我几天时间。”
离开这家企业时,天已经黑了。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基地,团队成员都围过来询问情况。我把和两家企业沟通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有的觉得有戏,有的则很担心。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家一家地拜访其他企业。有的企业负责人态度很好,愿意听我讲述;有的则和前两家一样,冥顽不灵,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在和一家化工企业沟通时,负责人是一位年轻女士,身着职业套装,气质优雅。她一开始对生态修复并不感兴趣,认为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
我详细介绍了生态修复的方案和好处,她问了很多专业问题,我都一一解答。她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风先生,你的想法很不错。但化工行业的生态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
我点点头:“这我们也考虑到了。我们会联合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