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陈鹏飞没留影、没受访,只是把随身带的制度轨迹档案留给了国家发改委一份,附了一句纸条:
“我们不是想上台阶,我们是想把规矩从地上捡回来。”
离开会场的路上,张浩兴奋地问:“鹏飞,这下咱是不是要被评上‘制度样板村’?”
陈鹏飞摇头:
“咱不要样板名头,咱只要一句话写在制度墙上——”
他提笔,写下:
“我们是制度的源头,不是制度的影子。”
“现在蜂窝制度火了,全国都来学。”
“但你知道吗?也有人借着咱们的名义,在县里申报项目、收咨询费、甚至开班教学——可笑的是,那些制度流程连个失败档案都没有!”
七月初,张玉英将一份“蜂窝培训通知”打印出来,重重摔在祠堂桌上。
通知上赫然写着:
“蜂窝治理工作法培训班,三天速成,掌握蜂窝制度精髓,结业发放‘制度管理顾问证书’。”
主办方,是某“乡村振兴智库联盟”。
而授课老师,根本不是蜂窝平台的任何成员。
吴凡气得当场拍案:“他们敢用咱的制度换钱,咱就敢把他们名单贴出来!”
“你知道最可怕的是啥?”张浩冷声插话,“有些村干部信了他们的套话,弄来一套制度模板直接往墙上一贴,说自己学了蜂窝模式,实际干的全是面子工程。”
“咱不出手,蜂窝迟早烂掉。”
陈鹏飞没有发火,只是说了一句:
“开榜,打假。”
……
三天后,蜂窝平台发布震撼公告:
《蜂窝制度打假通告》
正文开头直接了当:
“凡未通过蜂窝平台备案、未经轨迹审核、未留制度原始演化痕迹者,不得自称蜂窝制度使用方。”
通告中,附带三张清单:
假借蜂窝名义举办培训班机构名单(18家)
伪制度模板流通样本截图(34页)
涉嫌违规收费推广“蜂窝制度简化版”用户信息(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