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青年草案同步上线,共22项。
而这一次,蜂窝平台决定放开权限,首次允许“跨村制度联合议案”——即,几个不同村的青年可以组成“制度共研小组”,联合提出、联合修改、联合跑测试。
一时间,蜂窝各地青年如同打通经脉,开启狂飙模式。
龙虎村的马小飞联合西川村的张昊提交:
《夜归路灯共修协议》
内容为:村头几处主路因电费过高常年不亮,申请将路灯维护转为“夜归青年轮值修护”,每晚值班,发现灯泡坏了自己买、自己换,村集体出材料,积分记账,年底兑换奖品或年货。
此提案被认为“离谱”。
可七天内,路灯修好6处,坏灯反馈14条,未值班的青年反倒觉得脸上挂不住,自发报名。
群众评论区点赞爆炸:
“他们嘴上玩世不恭,实际比谁都上道。”
“制度不就是让人心服口服的吗?现在我信了。”
蜂窝制度官方评论区也首次挂出“青年专属口号”:
“不等安排,不怕失败,不讲废话——我们写规矩。”
但凡有点权威意识的老一辈,看了这句话都牙痒痒:
“你们写规矩?规矩能乱写?”
“哪来那么大权?”
于是,反扑开始。
几个保守节点村,发动部分干部集体联名上书:
“青年制度不稳定、无规范、不可控,已出现边缘议题泛化风险。”
“比如,有村提出《村头露营棚摊议价机制》,完全是浪费制度资源!”
“再比如,《村猫日常投喂公议表》一事,简直侮辱制度神圣性。”
面对这些“荒诞草案”,上头部分观察员也开始担心:
“是不是制度试验偏离主线了?”
“青年是不是在‘制度娱乐化’?”
听闻此事,蜂窝内部也炸了锅。
张玉英当场拍桌子:“笑话!你们才是真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