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这场夜会的同时,另一场静悄悄的博弈也在发生。
林观察员回到省里后,将《蜂窝制度演化与自治网络运行报告》作为“基层制度自主体系案例”提交到了省委改革事务组的内部讨论会上。
报告开头只有一句话:
“若不研究蜂窝制度,我们就永远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制度自生长。”
起初,很多专家质疑——“这不过是村级自治的又一个概念游戏,没法推开。”
有人说:“制度不标准化,怎么考核?”
也有人说:“你这‘蜂窝’不就是个土办法升级版?”
林观察员没有争辩,只播放了一段视频。
画面里,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农妇站在晒谷场上,用带口音的普通话讲:
“我们村刚开始是仿陈家村的,搞共田分账。后来失败了,因为我们这儿地零碎,没人愿意统一耕种。”
“我们就改,改成了‘分账互评制’:谁家贡献多,谁拿多。再搞了个‘情分账’,照顾老人。”
“我们失败了三次,但从没想过放弃。”
“现在,我们村年轻人回来搞蜂箱,说:‘妈,这制度是你写出来的,不是政府发下来的,我信。’”
视频放完,会场沉默了整整十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