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瞪眼,早已心虚且以为大祸临头的张筹瞬间崩溃,直接跪下连声说道:“臣有罪!臣有罪!”
看着张筹这副狼狈模样,朱元璋感到头痛不已。
他实在难以相信,礼部竟然会出现这种状况。
这分明有问题!
要知道,往年能进入礼部为官,那是家族荣耀,而如今,礼部却失去了吸引力?
朱元璋突然想到,今天来时居然没见到胡惟庸。
作为主考官,他应该最清楚其中的隐情。
找他准没错!
心念至此,朱元璋用脚尖轻轻踢了踢张筹。
“好了,别担心,这事不怪你,你起来说。
”
听到这话,张筹颤巍巍地站起身。
那额头上的冷汗和脸上的泪痕,让朱元璋忍不住摇头。
怎么会让这样的人担任礼部尚书?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了口气,这都是自己的错。
杀戮太重,无人可用,这才便宜了张筹。
算了,先这样吧,至少张筹还懂畏惧,总比那些不知尊卑、毫无敬畏之心的人强。
“对了,惟庸在哪?”
张筹一听,立刻紧张起来。
胡大老爷自然不在礼部,可张筹哪敢直接告发胡大老爷,急忙支支吾吾地找借口。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惟庸八成又在偷懒了。
---
对于胡惟庸,朱元璋很信任。
他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老兄弟,能力强且行事谨慎。
朱元璋微微点头表示知晓胡大老爷不在礼部而在偷懒的情况。
至于惩罚?
胡大老爷是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有什么好罚的?
渐渐地,朱元璋意识到胡大老爷的行事风格。
他平时尽量避开,甚至做出一些惹人不满的事,但绝不会在大事上马虎。
比如这次官员招考,虽然学子们不满,但皇帝和六部官员都认可。
胡大老爷其实是在避嫌、自我贬低。
起初,朱元璋对此有些不悦,觉得这显得自己心胸狭隘。
后来一想,加上儿子的劝导,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