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经历了世事变迁,他意识到无论是托尼还是朱元璋,本质上都极其自私。
他们只信任自己,能让这些人感到安全的,寥寥无几。
深夜时分,即使关系再好、能力再强的人,心中也会闪过一丝疑虑:“如果他突然对我下手怎么办?”答案往往是没有后续。
朱元璋用实际行动表明,一旦感到不安,他会让人更不安。
明白了这一点后,胡大老爷选择退出教坊司,不再参与阅卷。
这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况且主考官的身份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嫉妒和敌意。
以往若只是出些难题刁难考生,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或许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如今不同了!李善长倒台了,杨宪被罢免了,汪广阳也不行了,这么多人都栽了,现在只能靠他顶着。
这时候要是不避开风头,岂不是主动请缨?所以尽管应天府的百姓和学子都在热议此事,胡大人却悄然隐退,丝毫不见烟火气息。
而礼部的官员们则带着其他部门的同事,认真负责地批改试卷。
这件事他们不敢耽误,因为按照胡大人的计划,面试前必须公布笔试成绩,时间和流程都已确定。
因此,所有礼部官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其他部门的官员虽然参与其中,但也感到压力巨大。
这功劳拿起来确实舒坦,但这样的工作强度未免太高了。
不过还好,阅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因为题目都有标准答案,胡大人早已给出明确框架,只需照章办事即可。
当然,答案不必完全一致,只要解题思路正确就行。
这些答案也让阅卷官们惊叹不已,不仅准确无误,胡大人还首次引入了扣分机制,根据答题情况和思路给予相应分数。
如果文章流畅、字迹清晰,又能得多少分?
可以说,从未参与过礼部阅卷工作的其他部门官员此刻虽感疲惫,却十分放松。
甚至还有闲心调侃礼部官员。
“你们阅卷原来这么轻松。
”
“我还以为早年判卷争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你们捣鬼。
”
“这样阅卷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