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身殿中,老朱依旧坐在御案后批阅奏折。
“臣胡惟庸拜见陛下!”
“嗯,进来吧,赐座,宋利,泡茶!”
朱元璋对胡大人毫不拘束,连头也没抬,直接吩咐起来。
胡大人更是一点都不客气,别人赐座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坐着,而他却毫无顾忌,一屁股坐下,还顺代宋利,让他泡浓些茶。
等胡大人喝了两杯茶后,朱元璋手头的事才告一段落。
他看着胡大人自顾自让宋利送上点心,忍不住皱眉。
“惟庸,今日特意来找朕,可是有何要事?”
胡大人点点头:“确有一事需陛下决断。
”
“这次考试定在何时合适?毕竟天下之大,各地考生进京也需要时间,但若间隔太久,又会影响朝廷运作。
”
此事重大,臣不敢擅专,请陛下定夺。
”
朱元璋听后恍然大悟,难怪胡大人来找他,这事确实不便由旁人决定,最终还是要靠他的圣旨昭告天下。
他沉思片刻,犹豫地说:“惟庸,不如定在三个月后如何?”
“以八百里加急传旨,给学子们一些准备时间,三个月应当够了。
”
胡惟庸微微拱手。
“既然如此,请陛下尽早下旨。
”
“礼部那边熟悉流程,学子们的确需要时间准备。
”
显然,胡惟庸对考试的具体安排并无太多想法。
老朱说何时便何时,我无所谓。
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爷满不在乎的模样,无奈地摆手示意他离开。
见到这种散漫的人就厌烦。
虽然办事顺利,茶点也享用过了,但胡大老爷确实不想久留宫中。
随意拱手告退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看到胡大老爷那副如在自家般张扬的背影,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即轻笑几声,继续埋头工作。
次日,朱元璋下达的圣旨正式公布,朝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基层官员。
各地人士闻讯纷纷赶往应天府。
教坊司内,方孝孺笑着问胡大老爷:“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