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知县的卓异事迹竟然是:忙于公务,父亲在后衙内生重病,他却因勤于公务六天未见父亲一面,更别提床前尽孝。”
“扯淡!装给谁看呢?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爱护的人,你怎能指望他爱护百姓?”
“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辈罢了!这等装样子的货色,做个小吏都不够格。何况一县之尊?”
林十三愕然。胡宗宪的这番话,是违背儒家正统道德的。
儒家之中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
林十三道:“胡部堂。我现在真是进退两难。既不想看到父亲因我而死。又不想看到严党、徐党的阴谋得逞,搅黄了您的抗倭大业。”
胡宗宪纠正他道:“其一,我也是严党。严党中并非人人不想抗倭,不想看到东南太平。”
“其二,不是我的抗倭大业。而是大明的抗倭大业,东南百姓的抗倭大业。”
“我此番来,是要告诉你几句要紧的话。”
转头胡宗宪望向杨金水:“我的这几句话,劳烦杨公公告知宫里。”
杨金水颔首。
胡宗宪道:“十三,你听了。严党若不倒,他们顶多给东南抗倭使使绊子。我尚能想法子应对。”
“严党若倒,我这个浙直总督铁定做不成。徐次辅那边的人会立即取代我。到那时,抗倭之事将前功尽弃!”
林十三道:“您是说,这次振武营兵变,我得给严党打掩护?”
“可我若顺从了严党,戚部、俞部会被裁撤啊。到时候您拿什么抗倭?”
胡宗宪反问:“严党主张——振武营之所以会发生兵变,全因他们是备倭营兵,兵源非军户,而是招募自民间,军纪涣散是吧?”
林十三颔首:“是。”
胡宗宪又道:“你替严党瞒住他们煽动兵变的事。并不妨碍你作为钦差,为振武营兵变找一个其它理由。”
“这个理由,与兵源非军户、招募自民间无关。”
“说句大白话吧。我给兵变找了两个背黑锅的。”
林十三问:“谁?”
胡宗宪答:“一是死去的黄懋官。二是平叛的功臣,诚意伯刘世延。”
林十三愕然:“您让他们背黑锅?黄懋官是无辜的。兵变又是全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