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备鞑靼进攻,他甚至成了军事发明家。命人将火药装进陶罐里,埋在城下。
说句题外话,后世说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发明的“自犯钢轮火”是地雷的老祖宗。
殊不知“自犯钢轮火”便是戚继光从赵贞吉发明的火药陶罐改进而来。
庚戌之变时,赵贞吉称得上是一个忠勇之士,文官楷模。
因在西直门上的英勇表现,赵贞吉得到了嘉靖帝赏识。官越做越大。
同时,官场也像是一个磨盘,将他的棱角磨平,将他的“直”碾的粉碎。
接下来的十几年宦海沉浮,赵贞吉一路升迁,但也慢慢变成了“三不沾”。
赵贞吉没从林十三手中要到人,准备回乡了。
说句后话,若干年后,一个人将再次点燃赵贞吉内心深处埋藏着的刚直,使之成为大明新政的闯将。
那个人名叫张居正
镇监府大厅内,林十三将方悠山的供词呈给了杨金水看。
此等机密,按理说不能轻易示于人。
林十三心中的盘算是:杨金水是舅舅的心腹,宦监组织“黑山会”在东南身份最高者。
我将兵变原因公之于众,会得罪严党、徐党双方。但至少我得让阉党做我的靠山。这样我才有一线生机。
杨金水看罢供词,震惊的有些结巴:“严、严阁老父子为了保住权力,竟竟煽动兵变?”
“想整戚部、俞部就整,拐这么大的弯儿?这可是十恶不赦的谋反之罪。”
林十三道:“去年皇爷把一堆严党边镇官给查办了,又撤了严党的赵文华,导致其惊恐揉腹崩裂而死。严党这是要狗急跳墙。”
杨金水却喝了口茶,压了压惊:“还有另外一种可能。严嵩对这件事不知情。是小阁老和罗龙文自作主张。”
杨金水到底比林十三在宫廷里多混了二十多年。还真让他猜对了。
京师,严嵩府邸书房。
严世蕃跪倒在严嵩面前。
严嵩的拐杖像雨点一般砸在严世蕃的身上:“蠢货!蠢货!”
严世蕃连声道:“父亲息怒。打我的事还是交由严年代劳吧。您老上了年纪,经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