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音乐风格,似乎都逃不过情歌的魔爪,再配合夏国风最常见的细腻与意境,音乐自然极少出现这么强的攻击性创作。”
感受着同学们的讨论。
余振教授并未说话,更没有说谁对谁错。
这场讨论的意义不在于结论,在于启发学生们个人视角独立思考艺术的能力。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正如我所言,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来看。”
学生继续发言。
“以往,咱们国力弱,各方面都在忍耐。”
“艺术表达上一定是趋向于内敛,需要这样内敛的精神去稳步发展,厚积薄发。”
“但时代是变化的,在当前社会下,民众越来越不想看到厚积薄发,而想的是憋了这么久,要一股脑来点大的,狠狠的爆发一下。”
“在各个领域皆是如此。”
“而现在,还需要咱们去展现一种沉稳内敛的形象吗?其实这样的形象需求在逐渐降低。”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种充满锐气,一往无前的年轻热血形象。”
“这便是攻击性的由来。”
“我认为,很多年轻人喜欢一些如电子,嘻哈,摇滚,或是史诗纯音乐,原因并不在于叛逆,纯粹是想要释放这种积压已久的攻击欲。”
余振教授微笑着点点头。
能够将音乐作品喜好的变化结合到社会变化上,这就是一种思路打开。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只是经常陷入视野盲区。
玩游戏的时候,如果打不过,那怎么办?
肯定是猥琐发育。
这个时候如果配一点应景的bgm,一定是内敛沉稳的,这种情况下没事放dj一定会被人把音响砸烂。
可如果发育起来了,还他吗对着刷兵吗?
那肯定是战斗爽。
音响打开我要干他!
谁放情歌呢?都特么快睡着了,来点刺激的。
这便是情绪需求。
“别说,李灿的音乐,在攻击性这块一直做的都很足,在游戏配乐以前,就很有战斗爽的感觉,在给游戏配乐后,这样的趋势更明显。”
“这并不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