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的消毒灯泛着青白冷光,像层薄霜覆在磁导航系统的曲面屏上。顾承川的拇指碾过三维血管模型,冠状动脉在荧光下呈现出银蓝色,迂曲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正以 01 秒为单位高频闪烁。王主任的白大褂下摆扫过他椅背,布料摩擦声里带着三十年临床的沉郁:“电子眼能记住血管弧度,能记住心尖的颤抖吗?”
操作台上,传统导丝的不锈钢表面映着冷光,与磁导航导管的哑光涂层形成微妙对比。顾承川的指尖划过导管末端的微型磁体,凉硬的触感让他想起三年前的技能大赛 —— 李小南在机械臂震颤中坚守的 03 毫米呼吸缝。定位光斑突然亮起,在模型心尖区画出个精细的圆圈,直径恰好等于卓玛术后超声里的呼吸缝宽度。
“王老师看这段,” 他调出上周的手术录像,32 床阿公的血管在传统导丝下扭曲如枯藤,导丝三次滑脱时的金属碰撞声清晰可闻,“47 分钟,血管内皮留下 17 处红色损伤标记,” 画面切换成磁导航视角,导管在磁场牵引下划出流畅的抛物线,“22 分钟到位,损伤标记锐减至 6 处,” 他的指尖在屏幕上点出对比数据,“迂曲血管通过率从 58 提升到 93。”
王主任的镜片闪过屏幕反光,视线钉在术者几乎不动的手腕上:“手腕不抖了,心就不会抖?” 这话让顾承川的指尖顿在控制台上,白大褂内袋里,李建国的断针正隔着布料硌着肋骨 —— 那根在 1998 年洪水中缝过 37 位灾民的针,针尖至今嵌着暗红色泥沙,像道凝固的血痂。
磁导航系统突然发出蜂鸣,光斑锁定隔壁手术室的真实患者心脏投影。顾承川看着跳动的光斑,想起卓玛复查时的笑容:“现在心跳像能看见路的牦牛。” “当年断针在手电光里找血管,” 他的声音轻得像导丝滑过血管壁,“现在磁体在磁场里找心尖,” 手指虚点在光斑中心,那里正对应着心尖软肉区的解剖标记,“手感不是被机器吃掉了,是和技术拧成了一股绳 —— 就像您教我们触诊时,手指要跟着心跳的节奏起伏。”
王主任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白大褂第二颗纽扣,那是他坚持了二十年的传统扣法,永远比标准扣位低 1 厘米。屏幕上,磁导航导管在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