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回礼。
随礼物送来的还有一份帖子。
里面所写内容大致意思是:今日闲聊时听冯兄说,初到此地尚未安置好,仆从们也要四处跑动,多有不便。我思来想去,不如替冯兄减些负担。
帖子上写了,这些粮票都是本月印的,有效期三个月。可以在他们景星坊使用,大食堂有姜汤、热粥,偶尔还有一点肉蛋小菜……
冯载宁放下帖子,又拿起木匣中的一张粮票。
如今金银铜铁不是以前的价值了,换到手中的钱引也都是大额的。
以前能给家仆赏些碎银子,现在确实不方便,粮食和货物还得提前分装。
若景星坊的食堂可靠,这些粮票确实可以用起来。
他送给温故的那几颗珍珠和珊瑚,放在以前,当然是价值连城。如今却不好说。
喜欢珠宝的权贵愿意给高价,若没人喜欢,便是贬值厉害。
折中估价之后,他送出去的,倒是与温故回礼的这粮票、玻璃书刀,相差不远。
来到歆州城的这三天,冯载宁送出去不少礼品,收到的回礼,大致分为两种:重“式”的,和重“实”的。
“这位温坊长,似乎是个务实的人。”
沈家那俩不怎么靠谱,不必给太高的指望。这位温坊长,有些意思。
分析着这几天接触的歆州众人,冯载宁将匣子里厚厚一叠粮票取出,叫来随从,把这些粮票当津贴,给大伙儿发下去。
手下的护卫随从们,若是不便开伙,可以拿着粮票去景星坊的大食堂试试。
如今世态有异,城中商业远远不够活跃。
以前小厮在外面跑腿,还能自己买点吃的,但是这歆州城是严管的街坊制,道路两侧没有商铺,只有一面面坊墙。
他们刚到这里,还没摸清楚哪个坊里有卖吃食的。
眼下,景星坊是第一个。
去景星坊打探消息的那些人,也不必遮遮掩掩了。
粮票的事吩咐下去,冯载宁又想到了在景庆公所见到的宝葫芦。
他和祖母闲聊的时候,也想过用类似宝桥的那些闪亮之物建佛堂,只不过得先摸歆州城的规矩,以及赵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