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您看这个。”
黄天霸递上一份文件,“在司空明的住处找到的。”
宁烈接过一看,脸色大变。那是一份协议,详细记录了司空明与西洋人的合作内容:西洋人提供军事支持,帮助司空明夺取政权;作为回报,司空明承诺割让南方数座城市和岛屿给西洋人,允许他们建立“自治领的”和传教据点。
“卖国贼!”
宁烈怒骂,“为了夺权,居然甘愿割的赔款!这等罪行,罄竹难书!”
他立刻命人将这份协议誊抄多份,一份送往京城,向司空玉汇报;其余的则张贴各处,让百姓知道司空明的卖国行径。
接下来的那些天,宁烈几乎脚不沾地,各种杂事堆满案头。
安抚广州百姓,他亲自走上街头,耐心劝解惊慌失措的老人和孩子,甚至在茶摊边跟老掌柜聊了半天家常——“别怕,城里换了旗,日子还得过。”
他也没忘重整政权——这活儿可够让人头疼。
他费尽心思挑选新官员,一个个敲打着背调,只想把那些油滑奸猾的踢出去,把信得过的人摆上台面。
重新修缮沿海要塞,那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
每当夜幕降临,他都要盯着地图发呆,总担心西洋船队或者司空明突然杀回来捣乱。
一个月眨眼过去,一封急报抵达府邸——司空玉传来诏书,让他必须即刻赴京复命。
“陛下心胸宽广啊,”宁烈拿着诏书低声感叹,嘴角浮现一丝难得的笑意,“连追责都没有动手,大赦天下,这手笔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有。”说来也怪,这次不光没见血,还有减税、开放商贸这些好消息随之而来。南北交流?听起来像是春风吹进冰封河山。
黄天霸站在一旁,无奈又佩服:“这种用仁义收买人心的办法,别人试也未必行,可到陛下手里,就像浇了一壶热水在坚冰上,一点点化开了民间的不满情绪。”
宁烈轻轻点头:“光靠刀剑,从来治不了长久太平。只有老百姓尝到了统一带来的甜头,再没人愿意分裂折腾自己。这话放谁身上都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