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5)页

    草原广袤无垠,即便我军获胜,想彻底歼灭瓦剌也非朝夕之功,需耗时长久。”
    “可大军北上,日复一日所需的粮草绝非小数,偏偏如今天灾连连,即便朝廷富庶,这笔开销也难以维系太久。
    倘若瓦剌避战而逃,我军即便有机会追击,也会因粮草匮乏不得不作罢。
    如此一来,北伐即便有所斩获,也难伤瓦剌根本,却足以消耗我大明国力。
    西南虽暂且安定,长此以往,国力渐损,南北恐将无力兼顾,一旦出现变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在下并非刻意反对北伐,而是认为时机不当。
    若要北伐,要么暂缓,要么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但无论从粮草储备还是军备动员来看,以今日大明的状况,这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才坚决反对此时北伐。”
    朱瞻基听完于谦的话,眉头微皱,神情复杂。
    不得不说,有些人的确天赋异禀。
    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于谦刚才那番话几乎已经预见了大明未来的走向。
    没有自己,那位嗜战如命的祖父虽然战功卓着,但实际上正如于谦所说。
    五次北伐,虽皆以胜利告终,但对于瓦剌或鞑靼,所得成果寥寥无几。
    前两次尚且有些许收获,尽管这些战果微不足道,
    到了后来攻打阿鲁台时,明军刚到,阿鲁台便率众遁逃,根本不与明军交战。
    明军一撤,他又立刻返回,每次北伐都在白白耗费国力。
    以至于后来,大明连自己打下的安南土地都无法顾及,只能放任其衰败,最终不得不放弃。
    这是朱瞻基站在后人视角看到的结果,而于谦仅凭一路所见所闻,便能推断出这样的结局。
    这才是让朱瞻基最为叹服之处。
    这样的人才,若能善加利用,必定是大明之福,朱家之幸。
    于谦见朱瞻基沉默不语,以为他不认可自己的见解,面上并无惊讶之色,仅带了几分自嘲,“大人不必在意我的话,权当我胡言乱语好了。”
    朱瞻基正在思索如何招揽于谦,听罢此言,意识到于谦误解了自己的态度。
    略一沉吟,他并未解释,而是笑着岔开了话题,“于谦兄
第(3/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被冤死后,我化身诡王索命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离婚你提的,再婚你哭什么华娱从一夜爆红开始从踏出女子疗养院开始无敌奶团子小手叉腰,做预知梦带飞全家长生仙路四合院:开局被送养,傻柱后悔了神雕后传杨过之子阳顶天都市影视:首选江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