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明天策侯在平定高丽之战中勇拔头筹……当今,赐封天策侯朱英为天策上将,加封一字并肩王!
自朕与皇太子以下,皆以天策上将为尊。
若有人敢稍显怠慢,即是藐视朕躬。
天子盛怒之下,必定血雨腥风。
各部众臣,请务必敬重、仰慕、效仿之。
洪武十六年春三月十日,旨意到此。
朱英迅速地扫过圣旨的内容,眼眸猛然睁大,写满了惊诧和难以置信。
天策上将?一字并肩王?老天保佑,这份旨意说的当真就是本侯朱英?
要知道这可是能够与创立贞观盛世的李家太子,唐太宗李世民媲美的封号啊!
如果要概括一下此时此刻朱英的心理状态,就三个字:人麻了!确实
好一阵子过去,朱英才慢慢抚平内心的波澜,率领着麾下蓝玉、常茂、盛庸、铁铉等诸多将士,还有身后两千七百名护卫精锐向应天城策马奔去。
可才刚从江畔走了二十里的路程时,朱英忽然举起手臂示意所有人停下。
身后的两千七百名护军队列毫无半分迟疑,训练有素如战场上的杀神。
刹那间勒紧缰绳,战马齐停,队伍静穆如林立山石般原地伫立不动。
前面的方向上,可见由曹国公李文忠领军、曾任明朝首相韩国公李善长为文魁率队。
从五军都督府正一品,至六部官员从七品,共计近千位明廷有官阶的京官齐聚于应天城外百里之处。
遵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帝旨意,专程迎接得胜归朝的大明天策上将一字并肩王朱英。
原本安排的是全礼跪迎的仪式,不过因被挪作了圣旨中的荣誉铺垫而改为了恭迎。
李文忠身为正一品大员且国公勋贵,还有曾经的首辅大臣李善长,尽管已退却昔日辉煌,但只要未死或未遭圣命处罚,他依然是百官之首。
如今二人站在众多京城官员前列,远望着那渐行渐近的身影——便是那个高踞骏马之上、面容肃穆,透着令人胆寒威势的朱英。
李文忠脸上虽平静无波,眼底却藏着认可之意;李善长,身为朱英授业恩师,则是一副笑逐颜开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