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仁厚。”张汛拱手应命,却又迟疑道,“只是朝廷那边”
皇甫嵩知道副将的顾虑。自黄巾乱起,朝廷财政吃紧,这些缴获本该充公。但他更清楚,若百姓得不到救济,叛乱的火种随时可能死灰复燃。
“朝廷若有责问,我一人承担。”皇甫嵩挥了挥手,示意副将不必多言。
待张汛退下,皇甫嵩回到帐中,案几上堆满了等待处理的文书。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这是朱儁派人送来的战报。想到这位并肩作战的同僚,皇甫嵩坚毅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公伟兄果然不负众望。”他轻声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
烛火摇曳,皇甫嵩铺开绢帛,提笔蘸墨。他决定将平定三郡的功劳归于朱儁,并上书朝廷为其请功。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皇甫将军,夜深了,还不休息?”帐外传来熟悉的声音。皇甫嵩抬头,见是曹操掀帘而入。
“孟德来得正好。”皇甫嵩示意他坐下,“我正在起草给朝廷的奏章,你看看是否妥当。”
曹操接过绢帛,快速浏览后眉头微皱:“将军要将平定三郡之功尽归朱将军?这”
“有何不妥?”皇甫嵩平静地问。
“将军功不可没,朱将军虽主帅,但若将首功尽归于他”曹操欲言又止。
皇甫嵩笑了笑:“孟德多虑了。公伟兄在颍川、汝南的战绩有目共睹,若非他牵制黄巾主力,我军在冀州也难以取得如此大捷。况且”他顿了顿,“朝廷近来多有猜忌,我等武人更应互相扶持。”
曹操听出了弦外之音。自黄巾乱起,外戚何进与十常侍明争暗斗,对领兵在外的将领多有戒备。皇甫嵩此举,既是出于对同僚的认可,也是为了避免功高震主。
“将军深谋远虑。”曹操拱手道,“只是朝中那些”
“无妨,我自有分寸。”皇甫嵩打断了他,继续伏案疾书。
三郡黄巾虽有余烬未熄,然大势已定。
捷报飞驰入京,朱儁之名赫然列于奏疏之首——旌旗所指,贼寇溃散;铁骑所向,黎庶归心。朝廷上下皆知,若无朱儁运筹帷幄、亲冒矢石,三郡之地恐难复见王化。
洛阳南宫德阳殿内,灵帝刘宏斜倚在龙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