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院子里只一天时间就摆满了新鲜采摘下来的玉米,一大堆像小山一样。
许念问周老爹,往常这些玉米都是怎么卖出去的。
周老爹说,每年差不多时间,就会有外地人来这里统一收玉米,一斤差不多一毛钱,他这几亩地估计也就卖个几百块钱。
震惊。
许念真的很震惊。
这样品质的玉米,在她那个年代三十多块钱只能买五根,放现在却这么便宜。
说到底还是渠道出了问题。
村里的人卖不出去,大城市的人吃不到。后来很多地方花大价钱改造设备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可以让价格翻上几倍。
比如玉米可以做成真空玉米粒、玉米罐头、真空玉米棒等等。
想着想着,许念摇了摇头,想法很多,但是现在这村的实力跟不上,机械设备就是一大问题。
不过想到这,许念决定先把眼前事做好,一口气也吃不成胖子。
她去找了刘村长,商量哪几天收玉米杆子磨粉。
她准备先从自己田里的玉米杆子磨起,几亩地也能磨出不少饲料来。不过这玉米杆子是有讲究的,不能太新鲜,最好从地里拔出先晒几天,把水分蒸发下,然后再磨成粉,这样储存的时间能长一些。
而且这饲料准备好,是为冬季准备的,至少要放到明年春天前。
冬季田里地里什么植物都枯萎了,所有家畜吃的就只是饲料,那时候de生意肯定不会差,这么一想,现在的前期投入点也不算啥。
刘村长很支持许念,允许她随时来用机器。
刚准备走,就听见村长办公室的电话响起。
这年头,电话是个稀缺资源,一个村能配上一台都算不错的了,这电话是刘村长拿自己工资贴补了一些才安上的。
见有电话,许念很自觉告别,她可不能留下来听人聊电话。
没想到她前脚刚迈出房间,后脚刘村长就把她喊住了,“小念同志,这电话是找你的。”
找我??
许念一脸不解,接过电话放耳边,“喂。”
电话那头,声音通过电话听筒,撞击着许念的耳膜,“喂,是我。”
“周…周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