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先生,这是您要的民国二十三年修订版。\"图书馆老馆长推着金属推车进来,车轮在柚木地板上碾出湿漉漉的痕迹,\"不过您说的宣统年版\"老人摘下玳瑁眼镜擦了擦,\"五年前古籍数字化时就不见踪影了。\"
叶徽接过函套时食指轻扫侧边标签,指尖传来细微的颗粒感。他低头佯装整理袖口,实则查看指腹沾到的粉末——是打印机碳粉与古籍修复专用胶的混合物。
\"无妨。\"他微笑时眼角余光扫过墙角监控探头,\"能借用紫外灯吗?最近在写纸张纤维分析的论文。\"
老馆长离开后,叶徽从怀中取出针灸包。三寸毫针在锁孔轻轻一挑,门锁发出几乎不可闻的咔嗒声。他反锁房门,又从药囊里捏出一撮褐粉撒在门缝——这是按前世记忆配制的\"守门香\",有人触碰门把时会留下特殊荧光。
窗外的暴雨忽然猛烈起来,雨滴砸在铅合金窗框上如同擂鼓。叶徽就着闪电的冷光展开族谱,金丝栏里的蝇头小楷在刹那间纤毫毕现。第七页夹缝处有极细的浆糊残留,像一道愈合不佳的旧伤疤。
针尖挑开粘连处的动作比外科手术更精准。夹层里露出一角靛蓝信笺,熟悉的松烟墨香让他呼吸为之一窒——这是前世叶家用黄山松烟混合珍珠粉调制的特供墨,遇潮会泛出隐隐青辉。
「叶氏七房嫡脉 维诚 娶苏州陈氏 生子维瑜——」
针尖突然在\"维瑜\"二字上悬停。叶徽感到后颈寒毛倒竖,这分明是前世父亲的名讳!他迅速翻到家族世系图,在民国初年的分支里,本该空白处竟被人用近乎克隆的笔法添了几行:
「十六世 维瑜 字怀瑾 光绪廿年生 卒于民国廿五年 配陈氏 继配周氏 葬于祖茔巽位」
\"啪!\"一滴汗落在宣纸上洇开墨迹。叶徽按住突突跳动的太阳穴,\"怀瑾\"是只有族中长辈才知的父亲表字,而\"巽位\"更是家族墓园最隐秘的方位。更可疑的是死亡年份——民国廿五年正是前世自己染上肺病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