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辅灾民回流,肯从军的才是赵基眼中的良民,国家基石;而其中不乏逃难的豪强、士人,这些人回来后会理所当然的夺回世代侵占的祖传土地。
不管是本地官吏,还是其他百姓,都会理所当然认为是正确的。
但这会破坏赵基的军田制度,顺路拔掉苏氏,能让未来关中大姓、士人失去武力支持。
而且进攻速度一定要快,否则军师赵岐一封求情手书发过来,就算拆掉苏氏,也会留下隐患。
关中各军经历董卓、李傕之后,不管此前什么出身,都已养成了喋血、目无法纪的习惯。
对于赵基突然的命令,自然是欣然奉命。
苏氏家族虽然知道赵基有恶劣前科,也有战斗准备,可没想到赵基打着‘护国讨袁’的战旗聚兵,却反手断然将苏氏坞堡给围了。
荚童留在了郿坞,京兆尹裴茂随行,自然不乐意看到苏氏被灭。
看着赵基调兵,而两支敢死兵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裴茂见各将奉命离去后,才来规劝:“大司马,苏氏无咎,若如此攻伐,恐失天下贤士之心。”
赵基站在战车上,闻言看骑马靠近的裴茂,反问:“陈王贤否?我之贤良谦恭,比之陈王何如?”
裴茂梗塞,赵基又问:“我对三辅吏民之恩,比之陈王护持其国民恩德又如何?陈国吏民迎奉袁术之积极,背叛陈王之果决,可不像是仓促而成。”
裴茂见此只能问:“若苏氏请降,大司马欲如何安置?”
“苏氏子弟、姻亲尽数迁入西河郡,充为庶民,三代人不得出仕。若想出仕,只能从戎。”
赵基想了想,又说:“可以携带车辆,运输粮食。其他畜力、部曲、钱货一并留下,充为军资。至于罪名,罪坐无所知。我率兵来定三辅,苏氏坐观成败,是为不忠于国家;今我纠合关中虎狼之兵开赴关东讨袁护国,苏氏备兵自守有相拒之意,是为不义于社稷。如此不知忠义之族,我走之后,荚文贞恐难制衡。”
扣了这么大一个帽子,裴茂当即识趣不语,深以为然说:“是某疏忽了。”
这可不是他去劝降,苏氏就能投降的。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