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基做着保证,魏兴这才不言语什么。
不是魏兴事情多,而是军心如此,都不喜欢外出这么长时间。
尤其是去年撤军返回后,经过分配后,基本上人人都有妻子或者妻妾都有。
有了牵挂,对长期战争就缺乏耐心,有了厌倦情绪。
也就是这几年的干旱,让每个人都很珍惜在外吃粮的机会。
在外多吃一点,那后方、家里就能节省出这部分粮食。
等两三年后粮食生产恢复并有足够储备后,军队对长期征战的忍耐能力会下降。
功勋晋升、战利品分配……固然能激励士气,可整体上依旧难以掩盖这种问题。
说到底,五部营、虎步军终究不是真正的脱产常备军。
既然平日要屯戍耕战一体,享受了这方面的好处,就要承受这方面的坏处。
这里对魏兴说出的话,也会通过魏兴这些人的嘴流传全军。
倒是匈奴义从因为生活更苦,对于服役时间也有更长的忍耐力。
等河东、关中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后,军制不需要大改,但兵员要进行改动,尽量脱产。
送走魏兴、荚童,赵基又捧着地图研究路线。
按照节省体力、马力的初级急行军方式,赵基能在五天后抵达黄白城。
如果蹄铁、双边马镫全军列装,这个时间可以提升到三天。
同时,马匹损耗降低更多。
可这么大的利器,用来打李傕或袁术、曹操之流,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要用,也是要用在鲜卑人身上。
一战重创鲜卑人,争取十余年边郡安宁,这才是蹄铁、双边马镫、冲击骑兵的出场价。
赵基卷好地图,返回营帐躺下就睡。
夜中,他的传令使者一路疾驰,抵达汾阴。
张绣也不迟疑,立刻召集军吏,开始进行战争动员。
这段时间他们军屯的是马矢氏遗留的田地,所以张绣与其他五部营的校尉一样,也是有限动员。
只动员作战力量,还要留很多并不怎么擅长作战的人手待在屯戍区域,直到作物收割为止。
张绣如此,其他朱灵、张郃等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