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给贫苦百姓免费看病,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存在。
    洪武三年,朱元璋设立惠民药局,服务对象是贫民、灾民、士兵。
    免费发放草药,诊费极低甚至免收。
    但是,由于朱元璋兜里难,导致惠民药局的覆盖范围极小,只在府州县治所里设立。
    而且药材大多为基础品种,比如说甘草、柴胡。
    小病能治,大病看你的命够不够硬。
    偏远地区的贫苦百姓,只能等死。
    朱祁钰开创“天市坊”,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钱,已经多得快要存不下了。
    于是,天医阁顺势而生。
    府州县治所本就有了惠民药局,他肯定不会取消的。
    朱祁钰偷偷在全国各地的偏僻村庄里,建设了天医阁,花钱去请一批郎中坐诊。
    郎中们每个月拿着不菲的固定工资,时不时还会有各种福利补贴。
    由于负责的范围不大,需要看诊的老百姓人数不多,倒也算得上一份美差。
    反正比以前走街串巷求人看病的日子,好太多了。
    同时,太医院的藏书也大大方方的贡献出去,不再藏着掖着。
    既能增长医术,还可以吃上皇粮,几乎没有一个郎中能够拒绝这个诱惑。
    因此,许多郎中都是拖家带口去赴任的。
    房子,朝廷帮你建好了,每个季度还会发放天衣阁的衣服。
    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不是终身制的,你可以选择签约五年。
    五年期满,还能够凭你的意愿,决定是否续约。
    真的,你找不到任何槽点。
    如果非要挑一个毛病,那就是必须通过太医院的考试,才有资格上任。
    这是为了筛选出一些滥竽充数的江湖术士,岐黄之术啥都不会,就只会忽悠人,搞什么“符水治病”。
    在明朝,郎中虽然不算贱籍,但地位也仅比商人高一等,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受“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思想影响,许多科举失意的文人转而习医,此类群体被称之为“儒医”。
    著名人物有李时珍,出生于世医家庭,不想走老一辈的路,选择冲击科举,结果被残酷的现实教做人,只好回来继承家业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文娱:分手是你,我成天王你哭啥?异邪珠小小地府临时工被弃十六载,重生嫡女杀疯全京城权力医途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以体成道天命神算我开挂加点,偏要说我是武学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