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给合金部的工程师,递去一份新合金配方。
【040碳+085锰+025硅+095铬+020钼,以及极少量的磷和硫,剩余全部为铁】
不要质疑合金部的工程师看不看得懂这份配方,元素周期表是必须学的,提炼特殊金属也是必修课。
上面配方,就是现代广泛运用于枪管、炮管等高应力部件的中碳低合金铬钼钢,俗称4140钢。
热处理工艺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是胜在温度要求低,分为三个步骤。
一、正火:将金属混合物加热至 870–900°c,空冷,均匀化组织。
二、淬火:加热至 830–860°c,油淬获得马氏体,也可水淬,但易变形。
三、回火:温度要求540–660°c,平衡硬度与韧性。
在冶炼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到真空脱气等工艺。
关于真空、气压的研究,在蒸汽机发明之后,明朝工匠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进步。
解决掉最大的难题,剩下的自动连发机械,就很简单了。
关于枪械自动发射的方式,大概有三种:后坐式、管退式、导气式。
大明第一代机枪,参考的马克沁机枪,使用枪管后退式自动方式,因为短时间内,枪机后坐式,那群工程师也研究不明白。
尽管,明朝科研机构只成立了十年,却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路。
全因为他们有标准答案,如果有不懂的,还能询问朱祁钰这个工学和理学双科学士,研发进度能极度加快。
“啊?”
还有高手?
正在抱头鼠窜的博罗纳哈勒和阿失帖木儿,整个人都傻了。
不是,你们明军过分了呀。
开着刀枪不入的铁盒子也就罢了,在上面装载着火炮也就罢了,你还有这种冒着蓝火的,一直在“突突突”的枪械?
太欺负人了吧?
跟明军相比,这群草原骑兵感觉自己落后得像个山顶洞人。
也算是深刻体验到,当年西方野人面对蒙古大军时的无助了。
呜呜呜,不玩了,我要投降。
数十辆明军坦克在前方狂轰滥炸,由于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