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便是于朝堂。
顾熙道出了如今察举制的问题。
其实这已经是当前大汉十分明显的问题了。
自顾康出世之后,整个大汉的国力都在不断提升,这人口自然而然的也是快速增长。
各个州郡之中人口本就不等。
在这种快速增长之下。
每年各郡举孝廉二人的政策显然便有了极大的不公平性,提议为察举改制。
这件事确实是一件大事。
刘肇在短暂沉思之后,便直接召集了群臣。
因为之前清洗过的关系,如今的大汉庙堂,质量之高实在是远超旁人想象。
顾良、袁安、丁鸿、刘方等一系列名臣。
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他们自然也早都看了出来,纷纷表示支持。
这本来就是对所有人都没坏处的事。
并且,群臣对此进行了更为细致化的调整。
甚至还涉及到了人口更少的边疆地带,制定出了更加完善的改革。
虽然一切看似并未有什么很大的改变,但却又完全变了。
这或许就是因为顾氏存在的影响。
使得刘肇夺权提前了整整两年,并保护住了更多的名臣。
且顾康的思想如今在整个大汉早已普及开来。
天下士人多数都在追求顾康那般的务实精神,这让整个大汉的行政效率都提升了不知道多少。
而如今的大汉也远比原本历史之中强盛了不知道多少。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
当整个朝廷都开始重回正轨,并且天子还有意继续惠民之时。
整个大汉便会迎来一场迅速的爆发期。
“陛下有明帝之风。”
这是随着朝堂重入正轨后,群臣对于刘肇的评价。
他可谓是完全继承了刘庄的勤政。
甚至比刘庄还要更加勤政。
亲自批阅奏折。
并且对整个尚书台进行了改制,设立“尚书台六曹”,细化中央行政分工,更加提高效率。
还完善了明帝时期的考核制度。
不仅仅下令让群臣举荐贤才,亲自考核,同时又